2007/09/20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 (A Brighter Summer Day)觀後感:

「你怎麼就不明白呢?這個世界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我就好像這個世界一樣,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

劇情簡介:
可能是楊德昌最好的作品之一,描述青春激揚而又沮喪的生活,很寫實。
  
楊德昌導演說:「《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不是一個單純的謀殺案件,促成殺人事件的是整個環境,兇手是整個環境,甚至小明自己都是兇手。」
  
所有人都知道,小四(張震飾演)不是一個出來混的男孩,他是一個好學生,是父母的希望,兄姐的驕傲。他的好朋友是喜歡唱洋歌的小貓王,他們去片場看人拍電影,去樹林裡看人幽會,他們的日子不輕鬆但是有點自由。他們周圍的同學夥伴,像滑頭,二條,都是小公園幫的,但他們不是。
  
然後,小四在學校醫務室認識了清純亮麗的女孩小明,為她蹺課逃學,也為她與眷村的小流氓結怨。但是真正的陰影還來自小明自身,她因為家貧而寄人籬下,缺乏安全感,所以交過很多的男朋友,換過很多戶頭。這一切小四不是沒有耳聞,可他不願相信。
  
這時,為了小明而殺了眷村幫派頭目紅毛,最後到台南避禍的青年Honey,回到了小公園。他對小四很友善,也相信他和小明在一起能讓小明幸福,小四被Honey的風采吸引。可是,由於籌辦中山堂音樂會幕後的幫派角逐,眷村幫首領山東偽造車禍,害死了Honey。
  
這時,小四的公務員父親也因為清介正直遭到陷害,被警備總部拘禁訊問。等他被釋放的時候,已經完全變成一個脆弱妥協的人。校方對小四無理刁難之際,他也只會求情而無心爭辯。
  
Honey的死和父親的變化,讓道德感極強的小四焦躁不安。這時,他發現自己的新朋友,公子哥小馬已經悄悄與小明相好,決心懲罰小馬以實現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反抗。可是帶刀出門,堵上的不是小馬而是小明,小明以自己真實的價值觀念向小四質疑,小四無法忍受這最後的折磨,錯手殺死小明,入獄。
  
小四被判徒刑,小貓王去探視但不能見面,留下磁帶告訴小四,貓王已經給他回信,說他很高興在「一個不知名的小島上"都有人喜歡聽他的歌。可是這盒磁帶,連同裡面那首名為「ABRIGHTERSUMMER DAY"的歌曲,連同這歌曲中本想描述的青春,都被監獄管理人員信手丟進垃圾桶,這就是青春最後的結局。

觀後感:
2007年暑假,整個電影圈中,失去了幾位偉大的導演,包括台灣國片八零年代新浪潮中非常重要的幾位新導演推手-楊德昌,雖然本人看過的他的電影沒有很多,但對他掌控電影的方式和說故事的方法,都非常讚賞,包括台灣沒上映也買不到的《一一》和本片,真的很棒!

清晨4點55分,當看完這部長達3小時57分的電影時,正是一天中最黑暗和冰冷的時候。

看完楊德昌的91年榮獲東京電影節大獎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後的唯一感覺就是相見恨晚。本片電影的長度也是讓我非常不敢領教的整整3小時57分鐘,我可是分為3階段才將本片看完,雖然非常不一樣的看電影經驗,但帶給我的電影渲染力及感動卻是比3小時57分鐘還的多有來得長。這是一部典型的寫實主義電影。故事發生在60年代的台灣,民眾思想飄忽不定,社會充斥著不公平,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猜忌,不理解。這一代的少年嚮往自由,獨立,有著強烈的自我表現欲,他們想改變一些東西,改變人,改變這個世界。然而,他們沒有信心,沒有力量,在這無法改變的世界里,他們不知所措,只有在不斷的爭斗與打殺中痲痹自己,他們空虛無助,卻只有任憑擺布。

總的來看,《牯》並未從80年代初期的台灣電影新浪潮那種“單純描述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成長故事,再由個人成長去反映社會變遷”的定式(《戀戀風塵》《小畢的故事》《童年往事》《冬冬的假期》《第一次約會》等)中擺脫出來,但從影片“平鋪直敘的、市井語言式對白、無任何背景音樂”的創作手法上看,楊德昌似乎在努力償試一種更質朴的、不加絲毫修飾的電影風格。

本片男主角“小四”(張震飾),以現在年紀推算回去,1991年飾演小四的年紀差不多跟我一樣,我過了將近16年後重新看本片,心中油然升起某種悸動,彷彿自己的影子倒印在冰冷的螢幕裡,一個在家中一個極為壓抑的小男生,跟家中成員互動不多,頂多跟家中的人吃飯僅有交集,而卻在同儕中才能表現自我,跟同學談笑自然,經常安靜的看著世界的變遷,看著大人家的人性醜陋一面,為了自己私立而放棄堅持,彷彿內心認為自己將來也會變成如此。本片小四由一個老實的優秀學生最終發展成一個殺人兇手,而且在極端混沌中竟不相信曾經摯愛的初戀女孩小明(楊靜怡飾)已經倒斃在自己腳下,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個少年因愛不遂而沖動殺人的事件,然而楊德昌甘心花費長達3小時45分鐘從頭至尾將這個看似普通的事件娓娓道來,必然有其良苦用心。

為了讓觀眾從事件表面現象透視出時代的變遷所造成的社會環境,進而決定了每個人的命運和事件發生的因果關系,楊德昌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為觀眾更易于理解並接受的細節描寫,甚至不惜令某些場景顯得單調而沉悶,如:空蕩的操場、漆黑的攝影棚,長達數分鐘的默然面對......這是沒有陽光的青春,儘管這部電影的英文名也叫做《A Brighter Summer Day》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