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1

河流(The River)(1997)-觀後感

劇情簡介:
小康跟隨著自己的父母居住在臺北的公寓中,他的生活如同死水一潭。父親是一個偏愛年輕男孩的同性戀者,經常出入於三溫暖浴場。而小康的母親因爲父親的原因而一直處於性饑渴中。某天,小康發現自己的脖子生了怪病,痛苦萬分。於是,父親帶著他四處求醫,但始終不見效果,在賓館的黑暗的三溫暖浴場裏,父子兩人在黑暗中互相摸索著對方的身體……

觀後感:
一個很簡單的故事,沒有非凡的劇情轉變,更沒有亮麗的演員,輕描淡寫的拍著一個你我一樣的家庭故事,鏡頭帶著悲傷自省的隱含,影片中的小康是被河流污染物所傷害的“潰瘠”病人,父親則是倚賴著“三溫暖”來打發自己同性戀欲望的怪人,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母親有她的色情錄影帶、餐館的狹小電梯,和一個相當疏離的情夫。而父親則有他的漏水天花板,和他等待、洩慾解悶的“三溫暖”黑暗蒸氣室。小康則處在那塗染得瑰麗實藍的榻榻米小屋,平日裏遊魂似的閒逛無所事事。他們的心靈,幾乎和小康的身體一樣,逐漸病變扭曲,而生活的概念,已然在無希望的眯盹下,瀕臨了幻滅與崩潰的邊緣。與那個僅只能提供一些同性快感的榻榻米小屋相比,影片中的那條被污染得不成樣子的河流則更像是罪惡的淵源。那是人們生存的空間與生命的源泉,卻已經被糟蹋得肮髒不堪不成樣子,它暗喻著日漸淪落的社會道德準繩,而小康家那頻頻漏雨的屋頂,也接連暗喻了一個支離破碎難以彌補的家庭。小康與他父親所暴露出的同性戀情結,似乎更像是順著河水蜿蜒而日漸流行起來的一種病。惡劣的環境、拙劣的生活、病態的人生、晦澀的告白,故事自始至終都在宣泄著一種歇斯底里、曖昧不清的痛!片中幾乎所有的視覺重心都給予到了人物們的生存背景之上,無論是河水、雨水、街市還是“三溫暖”小屋,紮實的影像捆綁著它們重復訴諸著一個簡單的控訴——對生活的控訴!

很簡單的故事,疏離的一家三口,日復一日的隔絕,孤獨。蔡明亮的電影,都有一些封建迷信的元素。《青少年哪吒》裏的求籤、裝瘋,《你那邊幾點》裏冗長的誦經,還有這次的脖子痛,也到廟裡求神問佛,燒符問卦的行為,母親和父親爲了醫治兒子的脖子痛用盡了一切古怪離奇的方法,畫面粗糙,氣氛詭異壓抑。一開始我還以爲李康生是在那髒河裏被什麽東西給咬了,越到後來越覺得他是在裝。他就是想折騰,這般折騰,三個人能連在一起,彼此焦灼不安也好。

電影中可以看到蔡明亮的黑色幽默,母親求好心切想讓兒子李康生的脖子痛紓解疼痛,拿著按摩棒給兒子使用,而下一個鏡頭轉為母親只能躲自己房間裡面看著鹹濕A片,下一個鏡頭則特寫著李康生的手上那紅色的棒狀按摩棒,舒服的放在脖子上,荒謬又可悲的家庭問題。父親為了讓兒子歪著頭可以正常騎車情況下,便坐在後座用雙手扶助駕駛的李康生,這樣的畫面相信只有蔡明亮的電影才看的到。

父親是孤獨的,與妻子分房,房間空蕩蕩毫無擺設可言,只有下雨天就會漏水的天花板,他到客廳睡沙發。時常去三溫暖找年輕男子滿足自己的同性戀欲望。在一次意外發現給他手淫的年輕人竟然就是自己的兒子時,憤怒的給了兒子一個耳光。這算什麽?算亂倫嗎?給兒子手淫,唯一排遣孤獨的隱私被曝光,那是怎樣一種無奈和荒唐。

他對兒子的愛是隱晦的。在搭摩托車的時候扶著兒子疼痛的脖子;請他吃一碗稀飯;兒子生病了打電話給妻子大聲吼她,無法宣泄的仍是焦灼不安的孤獨。

蔡明亮的電影是對孤獨的最好詮釋。無可救藥的孤獨。從開始到結束。每個人,淡漠的,瘋狂的,彼此不能拯救,沒有答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