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3

Annie Hall(1977)-(台譯:安妮霍爾)觀後感

簡介:
故事以紐約市為背景,伍迪艾倫扮演一名成功的喜劇演員,故事以他私生活中糾纏不清的複雜愛情關係為主線。他與年青才女安妮霍爾邂逅,繼而發展了一段有趣的戀情,充滿矛盾衝突之餘,也一如伍迪艾倫的風格,亦同時蘊含豐富的幽默笑料。

觀後感:
常逛DVD專賣店,看到一批電影開頭有獅子吼叫的那個片商舊電影出清,意外發現本片,Woody Allen被評為最出色作品之一,物色了很久,終於將它帶回,當然迫不期待將看過,電影保有Woody Allen貫有的風格味道,但是手法逐漸成熟,並有了新的元素表達期間,除了一貫的幽默外即是困惑、無奈和悲涼,被生活逼到死角後發出的自嘲般的笑聲,電影有趣的將時間軸交錯破壞,解構傳統式敘事方向,以回憶和對白的方式展開,甚至有將現再自己拉到過去場景跟以前時空人物對談之巧妙,放射性的交代了伍迪自己的童年和他對藝術、愛情、人生等多個範疇的個人讀解。

電影很明顯為一部半自傳片,影片通過一個神經質紐約男人缺乏安全感、又在事物的兩個極端之間矛盾不已的性格,貶抑了知識份子的犬儒流弊,其間自我與作品本身交相作用,使得花樣繁多的種種技巧被運用期間也渾然不覺,動畫、倒敍、意識流、分割銀幕、幻想……仿佛繁多的技巧恰恰應對了複雜的內心細節。 Woody Allen的作品最為精采當然來自於妙語如珠的他,嘮叨不厭倦的抱怨卻帶有關懷週邊的矛盾角度,甚至多次評論電影導演及作品,例如Ingmar Bergman、Federico Fellini都是他不放過的對象,然而留意對話節奏的速度,那絲絲縷縷的懷舊情緒,仿佛一如Woody Allen同現實間的關係,緊張、帶著點荒誕,焦慮,又交織著不滅的希望。

Woody Allen相信受Ingmar Bergman的《Face to Face,1976面對面》作品影響很深,不難看出原因, 電影中不時Woody Allen常轉向鏡頭面對著鏡頭說話解釋,彷彿跟觀者有個互動,甚至拉路人參於討論,用了反話的字幕、內心的說話、畫面分割、訪問路人和現在的人物去觀看過去,種種手法可看出Woody Allen透過電影向自己心儀的導演致敬。

有時候自己回想為什麼那麼喜歡Woody Allen作品,後來才發現自己也越來越像他了,不是說外表而是那種中年男人的龜毛又矛盾碎嘴的特性,愛看新聞又愛聽政治,不支持各一方只是對眼前一切很多理由抱怨,卻又愛電影,對自己生活有制式化的盲點,甚至有許多別人無法理解的怪癖,如電影中出現的情節,僅僅因爲錯過電影開始的前兩分鐘而放棄整部電影,似乎他在故意找茬,卻又像是一個強迫症患者,他厭惡自己的這種做派卻無法使自己停下來,真的很糟糕,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苦笑)

電影中Diane Keaton和Woody Allen的穿著,很好看,休閒雅痞,也很有個性,尤其是女主角Diane Keaton片中帥氣中性的打扮,讓人印象深刻,更造就了一股Annie Hall風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