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1

Manhattan(1979)-(台譯:曼哈頓)觀後感

劇情簡介:
喜劇作家在從事撰寫以自己為真實生活為原型的小說時,他的私生活弄得一團遭,目前跟一個只有17歲的高中生交往,工作意氣用事下離職導致經濟拮据,而這個時候這位作家的第二個妻子卻將她與他的性生活寫成小說,而他只好忍受痛苦,繼續埋頭寫作,後來又愛上朋友的情婦,讓整個關係更加複雜。電影所探討的主題雖嚴肅,卻是以喜劇方式呈現,不僅表現了愛情,還表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劇情簡介:
已經看過本片一次了,但在一個無聊的夜裡我又將DVD拿出來重新複習,這不是我的習慣重複看同一隻電影多次以上,曾經跟位朋友說過,我個人也一個怪癖,就是喜歡的電影不會看太多次以上,既時電視上轉播,我也會刻意轉掉,我只想對電影某程度的擁有,擁有跟它之間的對話,而我深拍重複觀看將當初看電影的悸動磨損,悄悄保留最原始得心情感受。但是我今天神經錯亂吧!也許當初是在睡前渾渾噩噩中電影播完,不是看完,這種感覺有點糟,對電影有印象但說不出所以來,現在只是亡羊補牢心態重新觀看彌補對本片的感受吧!

影片一開始,一組城市的空鏡慢慢展現在我們面前,由一位熟悉而嘮叨的旁白絮絮叨叨的聲音在猶豫如何開始這個故事。鏡頭由淩亂的日景切換成一組煙花綻放在城市的上空。冷漠,浮躁,嘈雜,陰鬱,在一組關於這座城市的描述辭彙之中,導演最終選擇了浪漫,這也是由鏡頭最終落在那組夜晚的煙花上決定的。

導演似乎想用這種逼仄的鏡頭語言傳達給我們:在一座擁擠的城市裏面,每個人的相遇,乃至碰撞是尷尬而無奈的。善於挖掘戲劇元素的Woody Allen似乎一下子就抓住了“城市”最明顯的特質。

本片算是Woody Allen的電影是典型的廢話連篇片,繁雜尖酸的台詞,舖滿電影各各角落,談論許多文學、電影、音樂、甚至無窮無盡的人名典故沒完沒了的哲理辯論。《Manhattan》探討的仍然是愛情婚姻家庭這樣的大衆話題,人們在愛海裏浮浮沈沈,偶爾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不久後就發現原來不過是虛妄。“你得對人有點信心,不是每個人都會變的”,這句話從一個剛成年的小女生口中說出來怎麽看都有點諷刺,我們是不是花太多時間精力在愛情遊戲中了,這個世界沒有什麽永恒不變的東西,愛情可能是其中最速朽的。

Woody Allen的電影只要是他自己做主演的時候大多都是個神經質的知識份子的形象,並且說起話來沒完沒了完全一個長舌夫,而且有其自私自利的一面,總之你可能很驚異於他的才華但是總是有些讓你詬病的地方。Woody Allen的電影很有趣得是城市中每天發生的小故事,透過電影語言詼諧方式呈現,其中感情問題更是最常出現在他的電影中,例如:婚姻破裂,因爲老婆變成了同性戀,朋友不理解,跟一個只有17歲的少女交往,年紀相仿太大價值觀不同,導致身在曹營心在漢,又面臨重新認識的女人都是充滿自我保護意識的“女性主義者”,內心不滿對方卻又無法說服不了對方的窩囔窘境,加上電視臺的工作因爲自己的一時衝動丟掉了——這是一個標準的都市人的形象。

隱隱約約中看的出來Woody Allen對這座文化交錯,充滿人文氣息的城市有某層面上的依賴和迷戀,即便他將曼哈頓描述成爲一個冷漠而擁擠的城市,每個鏡頭都給人逼仄的感覺,城市的小酒館裏,幾個朋友喝酒,畫框裏滿滿當當的放著幾個主要角色,話題並不投機,言語裏充滿了隱藏的對抗,甚至連居住的小公寓小不拉基的,半夜還能聽到樓上人練習吹剌叭的慘狀,或許這都是只是雞蛋裡頭挑骨頭的嘮叨抱怨,Woody Allen是這座城市的孤獨個體,對城市的文化的熱愛,甚至是同生共死的感情。無論是事業上的失敗,生活中的孤獨,都是Woody Allen熱愛這個城市的原因。他愛的不只是曼哈頓的快樂幸福,也同樣熱愛這個城市中的沮喪頹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