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9

Crin-Blanc(1952)-(台譯:白馬)觀後感

劇情簡介:
影片敍述一個農村兒童收養了一匹不堪牧主虐待而逃跑的野馬。牧主企圖把馬趕回來,但兒童已與野馬結下友誼,甘願與野馬一起奔進茫茫的大海中。

觀後感:
《紅氣球Le Ballon Rouge》導演Albert Lamorisse另一部兒童為主題電影,天真的兒童依舊為主題,但將氣球換成了野馬,故事背後依舊暗藏對社會訴求的議題,有一部分人在談論這部影片的攝影是,甚至說:這部影片雖然是黑白色,但卻富有色彩,有人則認爲“有些鏡頭,如灰濛濛的葦蕩,奔馳著的白馬,使人感到猶如一幅中國水墨畫” ,透過詩意美感的畫面,電影給人許多醒思空間。

電影中那匹帥氣到不行的白馬,髮型瀟灑不羈,整身白色鬃毛閃爍,總是在一群灰濛濛馬匹中如鑽石般顯眼,高傲、狂野、甚至不接受順服,意外逃離囚困的牧場,牠追求的是自由真諦,牠努力拼命的跑,不再想被人控制的動機,過著整天被追趕的命運,無意間遇到也是帥氣到不行的小男孩,彷彿有種相見恨晚的感嘆,相同背景得遭遇,讓他們兩彼此珍惜,男孩對白馬百般呵護,幫牠整理打鬥受傷患部,餵它食物玩耍,但牧主依舊不放棄抓回白馬,不斷隨後追趕,最後男孩和白馬一直跑一直跑,跑到了盡頭,眼前只有波濤洶湧的大海,浪花如憤怒的雙手將任何物體往裡頭塞,為了逃避牧主和商人的追趕,馬兒和男孩頓時跳入大海中,隨著浪花一層一層鋪蓋,顯眼的白色蹤跡逐漸被深色海水吞食,終於消失在眼前,詩意中會有一種淡淡的哀愁感。

片中飄忽不定,看似具備著旺盛生命力的白馬所代表的不是狂妄,更不是叛逆,而是童年時代人人都曾有過的“夢”,你可以說,那象徵著純真童年,甚至直指它代表著赤子之心,但我卻覺得那是專制時代,人們壓抑在心中,不敢提及的唯一想望——自由。

牧主群聚粗暴地搶奪白馬等等,這一切都可以看作是專制制度下掌權者通過各種形式的鎮壓手段把“自由”限定在他們所認爲合理的範圍內,即“有尺度的自由”。白馬似有靈性、難以捉摸,即使男孩想伸手攫取,牢牢地緊握在手中,卻未必皆能如願,甚至被拖著跑狼狽樣,象徵自由的白馬,似乎總是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在專制時代裏,自由的存在不被允許,倡導自由的熱情意志,只會被視爲叛逆脫序的失控表現,淪落到被壓制、禁錮的悲慘命運,自由的白馬,在不自由的國度裏,顯得格外地落寞孤寂,在種種橫逆情境的摧殘下,那一抹象徵朝日,給予人無限希望的白馬,在大海中逐漸消失身影。

導演Albert Lamorisse喜歡用一種抒情的筆調細緻的描繪兒童與動物,玩具之間的一種純樸,天真的感情聯繫,而這種又遭到人的破壞,在描述那種情感聯繫時,常使動物(如:小毛驢,野馬)或(氣球)“人格化”,這就使Albert Lamorisse的影片經常含有一種幻想色彩。Albert Lamorisse爲了渲染這種詩意而比較注意影片的攝像,包括畫面構圖,光彩處理等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