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0

Imagine: John Lennon(1988)-(台譯:想像/回憶約翰藍儂)觀後感

劇情簡介:
我們對John Lennon知之甚詳,他的音樂、智慧及狂放言論,使這名前Beatles成員,成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音樂人。紀錄片紀錄著從John Lennon童年到晚年甚至身亡前的點點滴滴,包括鮮為人知的事。

觀後感:
過長中分的長髮下,帶著依舊帥氣高傲的臉龐仍看的出些許的時光在臉上無情留下痕跡,不失智慧和才華集於一身形貌,獨特風格圓框眼鏡下的雙眼已經逐漸少了憤怒抵抗,尖挺鼻子靈敏嗅覺能嗅出銅臭味而避遠之,完全是藝術家的樣貌現身,親切平易近人,他是晚年的John Lennon。

紀錄片顧名思義就是關於Lennon的紀錄片,關於他的生活,他的房子,他的歌迷,他的二婚,他的孩子,他的《Imagine》……Lennon在一系列光環的背後所隱藏的始終一個純粹的人所具備的情感,他對家庭,對孩子,對Yoko保守非議的愛始終是一如既往,甚至在《Imagine》專輯中還收錄一首浪漫情歌《Oh Yoko!》可想而知Yoko在Lennon這個大男孩內心有多大的份量。

紀錄片幾乎是按照時間順序講述Lennon的成長,從Beatles時期到單飛,從一個男孩成長爲一個男人,但是導演顯然將更多的心思放在第二部分,也許就是在解釋到底Lennon的理想世界是如何的。在這個部分中充滿了對抗、詛咒、仇恨、分裂,當然也有愛、有溫暖、有希望,而Lennon的Yoko在這其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令兩派歌迷都不能否認,筆者認識一些Beatles的歌迷都不喜歡小野洋子,認爲是她將列Lennon離了原來的軌道。叛逆先鋒小野洋子,她伴在Lennon身邊卻是異乎尋常的安靜,仿佛是參透和知曉房間中的其他人,無論是面對這一切指責,質疑和嘲諷,還是身邊那個隨時準備出言不遜抑或唱出搖滾情歌的宗教般傳奇的搖滾明星。而這種安靜又隨時迸發出攝人心魄的力量,如同是某種特殊的氣味,滲透在空氣的每個角落。骨子裏的反叛形式上是那樣溫順的,所以才可以完整存活下來。

電影中Yoko不斷的出現在畫面中,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卻讓觀者感到不安感莫名的恐懼,似乎隱約讓我彷彿目睹一場悲劇產生,John Lennon性格大變,成為社會激憤抗議人士,與Beatles脫離關係,加上John Lennon曾經透過靈媒得知未來即將受到暗殺之預言,總總現象讓人莫名其妙聯想起John Lennon的死亡似乎隱約早就埋下了根基,也讓我聯想到Kurt Corbain和Courtney Love,或是猶如電影《Natural Born Killers》(1994)裏那對亡命鴛鴦,劃破手臂,血與血融在一起的同類。

Lennon曾說過,他還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情,還需要奉獻自己的愛,但前提,自己要活得更久,做更多的事情。但上帝跟他開了一個玩笑,給很多人留下無與倫比的傷感。

Lennon走了。很多歌迷,強忍淚水,自發聚集街頭,來悼念Lennon大聲歌唱著:「All You Need Is Love」。看到歌迷們傷心的淚水,我雖然現在可以止住了眼淚,想著當時的鏡頭,我仍有淚水在眼眶裏打轉。Lennon走了,留給我們無數美妙的歌曲,留給我們理想世界的願望,留給我們她的遺孀Yoko和關於Beatles一切美好的回憶。最後,大房子,落地窗,滿是陽光,Lennon在一架白色鋼琴前演奏他的靈魂之歌——「Imagine」。


3 則留言:

metallamb 提到...

個人覺得小野洋子不那麼安靜, 他參予Lennon的錄音和訪談等等

別人問Lennon的問題他都當成在問自己...

壞胚子 提到...

哈!她的確有點"主動雞婆"幫藍儂回答問題,對他們兩有興趣可找"藍儂回憶"這本書來看,光是文字就能讓讀者覺得洋子主控權的強勢,不斷反駁推翻訪談者的問題,讓藍儂只能附和帶過,總而言之,洋子爭議性極大,兩極化人喜愛和厭惡。

而我就是.....哈

Unknown 提到...

還不錯看
對歌迷來找藍儂那一段印象深刻
很親切
《麥田捕手》的沙林傑面對跑來的書迷,聽說是用「轟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