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9

Incendies(2011)-(台譯:烈火焚身)觀後感

劇情簡介:
長期在加拿大生活的兩人,從不知抑鬱又舉止怪異母親的過去,弟弟賽門拒絕遵照母親的指示,而數學系高材生的姐姐珍則決定不計一切代價,憑著母親留下非常微薄的線索─她年輕時的照片,前往遙遠又陌生的國度,開始一段自己始料未及的冒險際遇,並一步一步挖掘出母親無盡苦痛的前半生,以及無奈殘酷的驚人祕密。

觀後感:
看完電影走出戲院,天空依然是那我進戲院兩個多小時前的臺北濕漉雨天,似乎沒有停過的雨,只是天色變昏暗,沒有平靜也沒有起伏,說不上來的沉重,腦中不斷反覆思考著電影的殘酷和宗教的意義,的確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土地上,也許不是那麼平靜,但比起電影中故事背景中東地區,那荒蕪炎熱塵土飛揚的大地,血染著每個小孩的童年過去,戰戰兢兢躲躲藏藏的成人遊戲,倖免者可以成長長大,不信者只能眼睛一蓋回上蒼找阿門或阿拉,哭泣只能承受悲傷的重量,卻無法承受生命的重量,太殘酷了。

電影開頭有著安靜的壓抑,空拍的場景,灰調性的空間,憂傷的旋律,是筆者我熟悉的歌曲,「電台司令」(Radiohead)的歌曲“You And Whose Army”,引人進入意想不到的詩意惆悵氣息,更將故事緩緩的揭開序幕,這不是齣喜劇,也不是齣愛情劇,這是一部嚴肅探討人性、宗教、親情、愛情、命運的電影,影片巧妙遊走兩個時空,試圖從纏繞糾結的關係中,理出命運的頭緒。滄涼悲苦的國仇家恨,宿命中擺蕩不息的無奈孤寂,猶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經典風采再現。

電影中,最大衝突點便是宗教,宗教是對神明的信仰與崇敬,或者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套信仰,是對宇宙存在的解釋,通常包括信仰與儀式的遵從。宗教常常有一部道德準則,以調整人類自身行為。我們觀念中,宗教一向叫人為善,但是這個放在中東地區,似乎行不通的,許多因為宗教分歧所引起的戰爭,在十幾年間將這個國家夷為焦土,生靈塗炭,親離子別,種下無數孽根。而這些宗教不都宣揚愛心,寬容,善待他人嗎?回過頭來想,自有宗教以來就有宗教戰爭,大家為了不同的信仰而相互殘殺。可是當一個宗教允許信徒以其名義取他人生命,甚至濫殺無辜之時,這個宗教還值得信仰嗎?

另筆者難忘懷的畫面,是一部女主角坐上一部全部非基督教人民的小巴士,她將她的十字架項鍊取下,放在口袋,免得惹麻煩,緊接著她打起瞌睡,當她醒來時,車子已經無停止駕駛狀態,遇上一群基督教激進人士,攔截這台車,二話不說的機槍掃射,女主角和一對母子僥倖躲過掃射,但噩夢未結束,他們拿起汽油將車子淋過,準備點火燃放,此時,女主角趕緊帶起項鍊提醒對方自己其實是基督徒,而意圖救哪對母子,但只能救小孩子,但小孩卻哭泣跑回自己母親身邊,此時無情的槍聲響起,一槍斃了小孩,那台巴士也被熊熊烈火吞蝕,女主角只能哭泣,看著眼前事情發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