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7

爛到可以的機器戰警,傻到發抖的僵屍電影 / Robo Vampire(1988)-(台譯:機器道長)觀後感

劇情簡介:
販毒組織的大boss請了一名道士來訓練僵屍,來逃避販毒組織的追捕。道士在訓練僵屍時,跑出了 一個西洋女鬼,她深愛著其中一隻僵屍皮特,眼看和心愛之人曾經的山盟海誓即將化作烏有,女鬼拼死要和道士決鬥。後來在旁人的建議下決定幫他們舉辦婚禮,以便馴服他們兩人為他們所用 。

在一次圍剿活動中,反毒組織的湯姆不幸身亡,科學家利用他的身體將他改造成了機器人,繼續從事反毒活動。他被派往危險的金三角,去解救出被困的地下組織人士蘇菲。

而反毒組織也派了一名男子去解救蘇菲。這名男子為首的一幫人根據照片照到了圖片上的紋身男,逼他說出蘇菲的下落。在前往金三角途中他們與販毒分子鬥智鬥勇。在毒販的一個據點發現了大量被殘害的生命,更決心誓要為這些生命報仇。

觀後感:
《機器戰警》(Robot Cop)這部於1987年在美國上映的電影、堪稱是80年代科幻動作片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由於該片上映之後立刻獲得商業與票房方面的超級大成功,因此這也連帶的讓『機器戰警』的劇情、造型、以及設定等等成為世界各國影壇『競相模仿』的對象。

1988年………就在《機器戰警》上映一年之後、香港有一家名叫『FILMARK INTERNATIONAL』的電影公司也不甘示弱的推出『機器系列』的類似作品,這部電影的名稱就叫《機器道長》(Robo Vampire)

這是一部非常罕見的Cult Film,相信是你我沒看過的電影類型,導演想製作一部高企圖心的電影,打造一部東西合併的科幻恐佈片,結合80年代當時最火紅的電影經典元素,如:中國式僵屍、軟色情、倩女幽魂、機器戰警、武打功夫、黑幫槍戰、男女愛情(女鬼和僵屍)、藍波風格英雄主義,實在太貪心了,這麼多好食材放在一起熬煮一鍋湯,想必只有兩種可能性,一就是絕佳好口味,當然,另一種就是失敗作品,可惜,本片沒有符合大家的標準,一點都不美味,嚴格來說簡直如餿水。

我要嚴重抗議,本片是透過精美海報設計吸引觀眾觀看的電影最佳案例,大家可以看到,海報上那尊金屬光澤勇猛的機器戰警,拿著槍帥氣十足,另一位是面部猙獰的中國僵屍,後頭配上直升機和槍光砲火的設計,還有那年代感十足的字型,的確塑造一種混搭的視覺風格,感覺滿有fu的,難道你不被這樣有趣海報吸引嗎?筆者興沖沖找來本片,看完之後,有股莫名成就感,因為這麼爛的電影我還卻能心平氣和的將它看完,也太佩服自己了,果然是號稱自己就像是大賣場所賣的廉價dvd player,不挑片。

電影內容參差不齊,簡直可以用傻眼來形容行,尤其是那位機器戰警,簡直弱到爆,成在這位機器戰警,敗也在這位機器戰警,電影不知道是巧妙設計還是沒錢製作,全身沒有一處是真實金屬材質或是硬材質,根本就是錫箔紙和銀色的布料搭配的假金屬,搖搖欲墜的盔甲,簡陋到不行,認真去看,打鬥時還可以從衣服細縫中直接看穿盔甲,顯眼肉色的身體太明顯了,走路行動更是僵硬怪異,相信會跳poping舞蹈的朋友,都比這位機器戰警來的像機械人,搭配「七嗆、七嗆」的效果音效,跟好萊塢那位《Robocop》,真的差了十萬八千里;倒是描述中國僵屍部分,略算有趣,雖然沒有林正英一眉道長的電影精緻,但運用僵屍運毒這想法還算巧妙,只是導演瞎搞了一個叫皮特的外國僵屍,和一個外國女鬼,兩個既然來電,談起鬼戀愛,甚至差點做起愛來,這真的太荒謬了。

雖然Cult Film不在乎劇情的合乎邏輯,重於表現一種態度,一種個人風格的精神,但是本片光是電影文本,太多訴求重點和敘事軸,導致電影節奏混亂,甚至有種虎頭蛇尾,陷入草草結束的詬病,其實許多橋段是有趣的,角色也好玩,荒唐的表面之下其實有著邪惡的嘲弄。

電影片名《Robo Vampire》讓我思考了一些問題,許多華人的僵屍電影,都將僵屍翻譯成「Vampire」(吸血鬼),而不是和西洋國家所翻譯的僵屍「Zombie」,這兩者間有很大的差別定義,“僵屍”一詞出於《大千錄》,是道家的一本著作,僵屍的意思是:四肢僵硬,頭不低。眼不斜。腿不分,屍體不腐爛。

八九十年代,香港盛行僵屍電影,在英文翻譯的時候,很多人都把僵屍翻譯成chinese vampire,vampire。西方的吸血鬼顯然不能等同於中國的僵屍,雖然兩者有一些相同的特徵,比如都是死後以肉體形式重返人間,比如都是靠血食維持生命力,比如都怕光,白天躺在棺材裡睡覺,晚上才出來活動;但是兩者卻有著本質的不同,僵屍只是行屍走肉一具,而西方的吸血鬼卻仍然具有思想、情感和記憶,兼備了中國的鬼和僵屍的特徵。

關於吸血鬼,西方的研究者們解釋為過去醫學不發達,假死之人被認定已經死亡後慘遭下葬,等這些被活埋的人甦醒過來,求生欲望使他們亂拔棺木撕扯衣服,最後可能因為絕望和窒息的痛苦使他們咬舌自盡,等這些棺木再度被撅起後人們發現棺木裡的抓痕和屍體嘴角殘留的血跡,便以為這是死屍已經變成吸血鬼,夜晚爬出棺木吸人血的緣故。在歐洲中世紀鼠疫大災難中,就有大批陷入假死狀態的人,被認定成已經死亡而慘遭活埋。





2012/04/13

黏呼呼的壞品味/ Slugs, muerte viscosa (1988)-(台譯:蛞蝓之災)觀後感

劇情簡介:
在美國一個小鎮裡,有很多的人離奇死去。他們的身體被不明物體咬得殘缺不全。衛生部長麥克查得該鎮的大部分地區是建在有毒的垃圾場,這種有毒的廢料改變了蛞蝓的基因,使其變成食肉怪獸,並以驚人的速度繁殖,麥克和他的朋友為了拯救小鎮的居民,帶上特製的藥水沖向蛞蝓的老穴。

觀後感:
東方的恐怖電影,可以說是鬼怪幽靈的天下,其出發點是對現實社會種種的不滿、不平或是扭曲的價值觀所產生的一種反叛或抒發,如浦松齡聊齋裡的主角大多是仕途不順的書生,但是所遇的狐怪蛇神都會來幫助這些書生們,故事裡的鬼怪也不全都是壞的,反倒是有許多人性醜惡的一面。中國人的文人鬼故事是書生用來抒發不得志的幻想桃花源。而日本的雨夜物語,則多是描述江戶時代的幽靈及怨靈故事,也是從下層武士及平民生活中取材而來。因為貼近生活,所以感到氣氛格外陰森,似乎隨時都有機會發生的感覺。道德的教育意義隱含其中,這是東方怪談特色之一。東方人含蓄,重道德的特色表露無遺。

但是西方的恐怖科幻電影就不同,變態人狂、鬼影幢幢、黏液、嘔吐物、汙物、怪物和成一堆,純粹幻想的成分和與恐懼未知及外來世界的成分居多。當然也會有鬼怪,不過比較噁心和邪惡一點。其中比較合乎亞洲人口味的應該是怪物恐怖電影,畢竟誰不喜歡看奇奇怪怪造型的怪物搞破壞,人是很矛盾的動物,討厭死亡卻又喜歡看人類受到其他威脅壓迫下而轉變茁壯的過程,很老套但是很可靠,幾乎成為怪物電影的不衰定律,這樣模式也造就許多經典怪物電影《大白鯊》(Jaw)、《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或是《金剛》(King Kong)、《食人魚》(Piranha)……等,類似電影太多,但是這部的怪物真的比較罕見,也只能說美國人真的很愛這種黏呼呼噁心的怪物,那就是蛞蝓。

蛞蝓光是單一隻,黏呼呼軟趴趴的模樣就非常不討喜,想像如果出現成千上萬蛞蝓在你家裡,這簡直就是一場惡夢、災難。電影本身劇情和故事安排,不算是新穎,濃濃低成本電影製作的粗糙感,甚至稍嫌老套枯燥,就是敘述一個小城鎮,因為有毒垃圾沒妥善處理,造成基因突變的食人蛞蝓大量繁殖,小城鎮也開始出現莫名死亡事件,主角麥克是衛生所成員,替天行道去尋找蛞蝓窩,企圖用化學物品消滅蛞蝓,拯救整個小鎮的爛故事(汗~)。

電影配樂如今聽來,濃厚的復古味道,Disco音樂結合單薄的人物對話和蛞蝓,簡直Cult味十足,電影最值的一看當然是視覺特效部分,以當時技術來看,沒有CG特效輔助,完全透過手工特殊化妝技術,效果可以達到這樣境界,也算是可缺可點,印象深刻畫面如人被蛞蝓吃光內臟的身體,或是在蛞蝓在體內繁殖,從臉部一湧而出體外的畫面,或是截肢等特效都做的非常逼真,當然還有那成千上萬的蛞蝓兄弟們,光是看他們一條條蠕動畫面就完全失去食慾。

想逼自己寫出一些電影中蘊藏大道理,但實在擠不出來啥可以讓文章更豐富點,放棄了!大家將就將就看圖片吧!




愛就是要傷的遍體麟傷才叫愛 / 蘇州河(Suzhou River)(2000)觀後感

劇情簡介:
上海蘇州河上,用摩托車替人送貨的馬達(賈宏聲)接下送接純真少女牡丹(周迅)的活,兩人相處時,牡丹愛上馬達,但就在她決定把終身託付給對方時,馬達財迷心竅聯合黑道朋友綁架了她,令牡丹心灰意冷跳進蘇州河裡。臨跳前,牡丹丟下會變成美人魚再尋馬達的話。

五年後,為自己行為懊悔不迭的馬達疑惑牡丹又回來了,開始四處找尋。當在某酒吧裡看到扮美人魚表演的美美(周迅)時,馬達認定她就是牡丹,然而美美不過是另一個癡情女子而已。

本片男主角賈宏聲於2010年7月5日下午墜樓身亡,時年43歲。

觀後感:
看了《蘇州河》,對這條河充滿許多疑問和好奇,電影中出現許多場景都是上海地區場景,卻為啥又說是蘇州河,畢竟上海和蘇州地理位置上還是有差別的,後來才知道查詢了一下,蘇州河是吳淞江進入上海市區段的俗稱。在任何正規檔中,蘇州河的大名還是叫做吳淞江。蘇州河屬於太湖水系,上海開埠前,蘇州河一直叫吳淞江,只是上海開埠後,由於外國人發現可以乘船從這條河到蘇州,所以叫它為蘇州河。

原來如此,看完《蘇州河》,給筆者我幾個印象,就是畫面很搖晃犀利,故事很感性,旁白很浪漫,最讓我震撼的是導演婁燁的敘述手法。很乾淨,很直接。與傳統印象中的大陸電影完全不同。喜歡他晃動的鏡頭,帶有頹廢的個性帶有歷史的痕跡,特別是拍周迅的臉時,忽遠忽近,神情的變化和攝影角度的變化都為影片帶來了色彩,讓人不禁讚歎攝影技術的作用有如此之大。此外影片的節奏很快,跳躍性強,對白簡短而精煉,不拖泥帶水。在我看來,除去剪輯和攝影之外,兩個演員演得也非常到位。周迅塑造的牡丹看起來應該是更接近她的本色。率性,純潔,古怪而精靈。在這天真背後,有著少女的情懷。賈宏聲是一個實力演員,感覺有著不同的氣質,馬達的角色,他演得很出色,把人物的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

一個是清新樸素天真爛漫的牡丹,一個是風情萬種成熟冷漠的美美。《蘇州河》,讓兩個貌似驚人的女子,在蘇州河岸,帶著美人魚的童話上演著亦真亦幻的迷亂愛情故事。影片的敘事手法極富有新意,且帶有幾分神秘氣息。故事在“我”低沉平緩的敘述中展開,將“我”、敘述者、攝影機三者合一,巧妙的構成敘事的主觀鏡頭,成為影片在敘事上最顯著的特點。影片中的“我”是一個攝影師,“我”的眼睛就是攝像機鏡頭,但這個“我”始終不曾拋頭露面,只是從敘述河流開始,然後敘述“我”的生活和工作,進而敘述發生在河邊的淒美愛情。一方面,是牡丹和馬達。牡丹深愛馬達,但卻因為馬達利用她勒索父親而絕望,跳入蘇州河,並發誓要變成一條美人魚來找他。但馬達也愛著牡丹,一番波折之後,他終於找到了人間蒸發多年的牡丹,兩人幸福飲酒,不料卻中毒意外地死去,這是影片的主線。

另一方面是敘述者和美美。美美在一間氣氛曖昧的酒吧工作,工作很特別,每天扮演美人魚在巨大的玻璃缸裡遊,她與敘述者相識相戀,在馬達、牡丹死後,也從敘述者身邊消失,這是影片的副線。在馬達尋找牡丹的過程中,竟然遇到了和牡丹長像一模一樣並“幻化為”美人魚的美美。如此驚人的巧合是真是假?這使影片的性質近乎於一個童話,又充滿了神秘的懸念感。於是美麗的人魚童話就成了影片的中心線索,就將兩條本不相交的愛情線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構成了影片的雙敘事結構。

影片在鏡頭的運用方面還是做了不少文章的。在影片開頭記錄蘇州河周邊環境的橋段,導演運用了大量的剪接鏡頭,並使鏡頭無規則的搖晃著,有紀錄片的痕跡,使影片的敘事節奏顯得很急促,讓人有種隱約的不安感。那些晃晃悠悠、支離破碎的畫面記錄著蘇州河的惡濁、昏黃、腥臭,它承載的是小地方的人最普通的歷史,最卑微的悲歡離合。

搖晃的鏡頭讓講故事的人不斷變換著壓抑的景象,讓人覺得即便是再美麗的愛情神話,發生在這裡,看起來都會有泛黃的色調,都有溫情和腐壞的對峙,為接下來要發生的故事鋪墊好了特有的氛圍。同樣,在拍攝酒吧老闆時,也用7,8個剪切鏡頭切碎了老闆的話,只剩下沒有實際內容的過渡,是影片整體基調裡的虛無感從這個精彩的概括裡猛然蹦了出。後面幾乎所有的場次都是這樣,即使在劇情非常清楚、發展脈絡很清晰的戲裡,剪接也是非常自由。由於情節的需要,在綁架牡丹時,導演安排了一個天臺上馬達監視牡丹小解的場面。為避免場面的過分尷尬或對部分觀眾的刺激,這個場面是需要做一些省略處理的。導演完全可以找一個安靜的環境再加旁白,或者只拍男方的反應、或者只拍女方的表情。但這樣以來,這個細節所要突出表現的二人強烈的對立關係就有可能會被削弱。所以,導演巧妙的將慢慢頓下身去的牡丹的動作,馬達留露出一絲憐惜但又轉瞬即逝的表情,和天邊即將落幕的紅日的景物這三組鏡頭有序的剪接在了一起。使那個不可能完成,但場面規定又必須完成的動作,十分自然的分解開來。既避免了尷尬的場面,又將兩個人物內心的種種猶豫、遲疑、猜測的複雜心理表現的淋漓盡致。

那段經典對話真耐人尋味:
“如果有一天我不見了,你會找我嗎?”
他說:“會”。
“會一直找嗎?”“會”。
“會一直找到死嗎?”
“會”。
“你撒謊”。她說。





2012/04/09

夭壽!歌舞花吃人事件 / Little Shop of Horrors (1986)-(台譯:異型奇花)觀後感

劇情簡介:
主角西摩在一個日全蝕的下午,向一個中國商人買了一株怪異的植物,西姆爾暗戀同事奧黛麗,所以取名「奧黛麗二世」。

奧黛麗其實也喜歡西摩,但是自認為配不上他,甘心忍受牙醫男友的百般虐待。西摩發現「奧黛麗二世」吸血的祕密,更駭人的是「奧黛麗二世」會講話,它慫恿西摩去殺牙醫來餵他,但是西摩並沒動手,牙醫就因為吸了太多筒子裡的「笑氣」而自斃。發現祕密的穆希尼先生想趁機威脅西摩讓出「奧黛麗二世」,自己獨享收益,結果反而落入「奧黛麗二世」的口中。

西摩想解決掉這株怪物,它卻挾持了奧黛麗,最後西摩鼓起勇氣單挑「奧黛麗二世」,並且用電擊殺死了這株飲血植物。

觀後感:
曾有報導說有植物可以吃人,其實到現在為止,植物學家還並沒有發現任何有關吃人植物的證據。但根據研究地球上大約有 500 多種食肉植物,如豬籠草,瓶子草,捕蠅草,毛氈苔等等,但可惜是它們只吃昆蟲之類的小動物。這樣獨特的進食生存模式也讓有心者刻意轉化創作成有趣的小怪物。

食人花在許多遊戲中都出現過,最有名應該是經典紅白機遊戲《Super Mario Bros》,有一定年紀的朋友,或是玩過這遊戲的人,對遊戲中所出現的食人花應該不陌生吧!血盆大嘴,從水管中冒出,嘴巴一張一合狀似恐怖,但其實可愛,後來食人花也出現在《植物大戰僵屍》(Plants vs. Zombies)這個遊戲中,但已經變成人類的好幫手,協助人類幫助吃掉搖搖晃晃的僵屍大軍,阻隔僵屍的侵略。但這些都是遊戲上出現,如果是電影上出現,想必一定很有趣。

沒錯!這部電影就是講食人花的故事,《Little Shop of Horrors》其實在1960年就已經出現過,1960年版本由Cult Film導演Roger Corman所拍攝,只用短短兩天內就拍出這部有趣的電影,甚至後來成為搬上百老匯舞臺的原始雛形之作,並從此成為最膾炙人口的經典舞臺劇之一。而這部1986版本,就是翻拍這部經典歌舞Cult Film《Little Shop of Horrors》。

電影十分逗趣可愛,雖然我們看過了不少描述犯罪的電影,卻很少像《Little Shop of Horrors》般靈巧趣致的作品,電影短短90分鐘裡的故事,一點也不複雜難懂,甚至白爛的讓你覺得好笑,故事只是發生在街角一個不起眼的花店。賣花的西摩就像童話中那些鬱鬱不得志的小人物,雖然勤快愛花,但是笨手笨腳屢犯錯誤,經常挨駡,連喜歡的女孩都不敢接近。為了保住飯碗,西摩拿來了自己家中的一株奇特植物,希望它能在幾天之內開出花來,幫助花店招徠顧客駐足,吸引更多客人買花。誰知道那朵小花竟然嗜血如命,每晚都叫喊著自己已經饑腸轆轆,西摩見此不知所措。由於自己的血液已經不能餵養胃口隨著體型不斷增長的小花了,神思恍惚在街上遊蕩的西摩竟然陰錯陽差的殺死了一個牙醫,自此便開始了殺人的不歸路。雖然他每次都並非出自本意,卻也糊裡糊塗的把屍體都送進植物的口中。當植物終於開花,他的事業也即將邁向成功之際,盛開的花朵中一張張死去人的臉龐卻暴露了事情的真相。

電影很難定位是恐怖類型還是喜劇類性,但這些都無所謂,電影彷彿像一顆甜到讓人吃了會蛀爛牙的色素糖果,但仍讓充滿想吃的慾望,沒營養卻可口,這就是奇妙的地方;電影本身的喜劇元素,便也削弱了電影的恐怖程度,導演只用了幾個人物特寫渲染了。在音樂上也是運用歡樂的靈魂樂和流行歌製造出歡樂又黑色不安的氛圍。

電影懸念的設置比較成功。隨著植物的日益長大,吸引來更多的圍觀者,給花店帶來了大把的鈔票和生意,人們都喜歡它,欣賞它獨一無二的美,卻沒人注意到它的危險。它吃掉的人越多,長得越大,人們越喜歡它。也是導演在諷刺那些被事物外表蒙蔽了雙眼而忽視其真正險惡內在的人們。

這株植物本來和其他的捕蠅草沒什麼區別,只是需要喂幾次蚊蠅便會開花,但是西摩卻喂給他人血,讓它變成了食人的妖怪。其實從頭到尾,這株植物沒有任何能力主動傷害人類,不會走路也不會什麼魔法,都是人們貪婪的欲望將屍體和鮮血源源不斷的送入它的口中。很多罪孽都是人類自己種下的惡果。

電影中出現幾個角色,實在讓人想忘記都難,尤其是主角Rick Moranis,或許這個名字對大家顯得陌生,但對那張娃娃臉實在覺得眼熟,原來他就是飾演兒童科幻電影《親愛的,我把孩子縮小了》(Honey, I Shrunk the Kids) (1989)裡頭那個傻裡傻氣的爸爸,Rick Moranis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幾部作品都非常暢銷,包括《魔鬼剋星》(Ghostbusters)《摩登原始人》(The Flintstones),可惜90年代之後,漸漸少看見他有作品出現。此外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人物就是Steve Martin,年輕時還真帥呢!對他有印象就是白髮蒼蒼,原來黑髮時期還真是有股獨特的變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