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0

外星人入侵的經典作品 / 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1956)-(台譯:天外魔花)觀後感


劇情簡介:
本片劇情從邁爾斯班奈醫師(凱文麥凱西)回到家鄉小鎮行醫開始說起,醫生發現他的好幾個病人都發生同樣的妄想症,指稱他們死去的親友遭人假冒;剛開始時他還半信半疑,但後來他發現這些冒牌貨都能回答很多死者私人的問題,他才開始感覺事有蹊蹺……

觀後感:
筆者偏好恐怖電影及科幻電影,相信常看本部落格的朋友應該大略知道,尤其偏好老掉牙的老科幻電影和恐佈片,因為在那CG特效未發達成熟時代,視覺特效固然重要,但太多技術無法突破,唯有在故事本身下功夫,所以當時電影除了富有娛樂效果外,電影還有另一功能,隱藏一種濃烈的社會形態,教育或反應著當時時事事件與擔憂,創作者透過科幻電影或是恐怖電影手法,安排設計過後,藉由內容投射及反應人們的內心恐懼,達到一種心有戚戚甚至全民教化效果,尤其是上個世紀五〇及六〇年代的作品,如經典科幻電影《地球停轉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1951),真是當年必然是牛逼哄哄的想法,深深的時代烙印以及對於科技進步所產生的恐懼,對於自身不滿足的欲望和被上帝所控制的渴望。

本片也是經典教育科幻電影,濃厚的政治色彩,瀰漫五十年代美國冷戰時代的恐懼,後來翻拍了幾個版本,原作從各種方面來審看,仍有不搖的地位。透過外星植物可以化身成身邊的任何一人,進而強調間諜就在身邊的設計,的確深入人心,雖然電影特效很陽春,但故事卻是緊湊吸引,尤其廣場聚集人那幕,令人不寒而慄。影片最棒的地方在於營造出的那種寒徹入骨的恐懼:外星生物悄無聲息的佔據人類身體、意識、社會身份,受害者渾然不覺,清醒者拼命呼救卻處於越來越孤立的狀態。原諒人們對這些外星人作出的應景式的政治評價吧,《天外魔花》的確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精彩的科幻恐怖片,它傳達的那種絕望會令你終身難忘。

入侵,又是入侵。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份名單上的大多數入侵電影都出自五〇年代。那是個患有嚴重“飛碟恐懼症”的年代,銀幕上湧現出了大量良莠不齊的類似主題,這裡出現的不過是冰山一角。和同時期同類型的大多數影片一樣,《天外魔花》有濃厚的政治隱喻色彩。美國某個地方的人被外星人換了腦——很顯然這裡的“外星人”就象徵著共產黨。不過這個故事妙就妙在麥卡錫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都能認同,因為他們都把對方當作給群眾洗腦的精神毒品。當然這類分析只有站在歷史角度才顯得有意義,單就“外星人入侵” 的主題而言,《天外魔花》的經典地位是不容侵犯的。

這部敘述外星生物附身人類以征服地球的科幻恐怖片《天外魔花》,已在1994年列入美國的國家電影名冊(National Film Registry)中,因而稱之為影史科幻經典可說是實至名歸。而本片引人入勝的原創劇情,也吸引了好萊塢片商翻拍為1978年的《變形邪魔》、1993年的《異形基地》、與1998年的校園版《老師不是人》,2007年推出由影后妮可基嫚主演的翻拍新版《The Visiting》,更足以證明這部科幻經典的可看性。




2013/08/05

親情是魔鬼的剋星 / The Conjuring (2013)-(台譯:厲陰宅)觀後感

劇情簡介:
該片故事來源於Andrea Perron的小說《真實故事:黑暗之屋光之屋》,記錄了生活在羅德島的Perron一家遭遇超自然事件的真實經歷。故事講述羅格與卡洛琳買下一棟他們朝思暮想的房子。房子坐落在田園風光的羅德島,恬淡的環境令這對年輕夫婦十分滿足。他們和五個女兒生活在一起。1970年冬天,這棟房子變成他們的噩夢:它連接著過去和未來。懷揣著好奇與恐懼,這家人開始一次次生命的冒險之旅……

觀後感:
這陣子,台灣滿不平靜,放眼看去網路平臺,不管是Facebook上或是各大論壇上,大家都一直討論著兩個事情,一件就是就是臺灣軍中冤案,的確,這是一件令人無法接受的社會事件,官員如此草菅人命,人神共憤,但是本部落格不討論嚴肅的社會議題,姑且先回到電影方面上,另一個熱烈討論議題就是,被堪稱最恐怖的電影,預告片也相對引起熱烈討論,沒錯!這部電影就是《厲陰宅》。

又見台灣片商耍幽默的一面,原本叫《厲陰房》,諧音與知名嬰兒用品廠商「麗嬰房」相同,當然引來強烈抗議,才改回《厲陰宅》,但也滿有效果的。在許許多多恐怖電影中,驅魔、鬼屋、附身、宗教,這課題一直是不衰的方向,或許這與西方文化的宗教原因,還記得四十年前經典作品《大法師》(The Exorcist )(1973),這部電影應該成為恐怖教科書了,劇情很簡單,描述一名單親媽媽帶得天真小女孩,因為被邪魔附身,開始發生令人無法相信的事情,搖晃的床,蜘蛛倒立爬樓梯,自殘,甚至有惡魔的嗓音開始咒罵著上帝,但其實真正令觀者感到恐怖的不是這些畫面,而是片頭和片尾的那簡單一句話,便是整部電影的精隨,就是:「改變自1949年發生在美國馬里蘭州的一樁真人真事。」

沒錯!再恐怖的劇情,再誇張嚇人手法,只要透過優秀編劇皆可以達到相同效果,反正這些恐怖電影編劇目的就是嚇死人不償命的心態,換個說法,如果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再請當事人(受害者)來對當時事件如記錄片般講解,甚至當整個電影顧問,相信這電影的真實度及恐怖大大過於那些浮誇的恐怖片,這部《厲陰宅》就是如此的做法。

《厲陰宅》的故事敘述42年前,Perron一家人搬進了一座位於羅德島,屋齡超過三百年的房舍,全家人原本以為這將會是幸福的開始,但事實上,這是間被猛鬼佔領的房子,從1863年開始,這裡就發生過許多不幸的事件,導演溫子仁表示,Perron這一家七口的案子,是美國知名的超自然現象研究專家華倫夫婦經手的四千件案件中最棘手的一件。

驅魔類題材的恐怖片已經形成了一種固有模式: 搬家、撞鬼、招法師、儀式,看似理所當然,但中間卻含有重要因素,便是驅魔,缺一不可,如果這類型電影只是光是描述惡靈入侵,沒有驅魔過程,電影根本充其量落入俗套成為單純嚇人的恐怖片,邪不勝正的驅魔儀式,透過信仰及宗教力量,擊退黑暗勢力,才讓電影給人光明樂觀的希望,不然這類型看了很消極的,怪不得《大法師》當時造成劇烈震撼,邪魔抵抗信仰過程,宗教差點被黑暗給吞噬。

《厲陰宅》的故事情節也是非常簡單: 鬧鬼的房子+新房客+招魂夫妻,而這對夫妻, 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兩個人,影片自稱是改編自他們有史以來最恐怖的一次驅魔經歷,不管觀眾信不信這一套,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貼在任何一部影片的海報上都會是一個不錯的標籤,導演溫子仁James Wan應該是做足了功課,在場景佈置,人物服裝,道具都能把觀眾帶回到上個世紀70年代,順便一提,導演溫子仁其實大家已經對他很瞭解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奪魂鋸》(Saw)(2004)導演,後來好幾部系列電影都是經由他手創作,包括近期的《陰兒房》(Insidious)(2010)和《歡迎光臨死亡小鎮》(Dead Silence(2007),都出自於他手作品,有著獨特的視覺美學,運鏡或是透過音效製造驚悚感,更擅長在空間內利用一些鏡子衣櫃等生活物品,當做嚇人的媒介,年紀輕輕,作品卻非常出彩,可稱為新一代鬼王。

愛看恐怖片的人,就是犯賤啊!(包括我)怎麼會這樣說呢,明知道看完電影後,滿腦子充滿那些電影中嚇人的橋段,回到現實生活中,就開始疑神疑鬼,搞的精神衰落,但還是偏偏喜歡看,你說這不犯賤嗎?電影中出現幾幕嚇人手法,例如:晚上睡覺時,再有不敢將腿伸出棉被外頭,當心半夜有人托腳或是掀你被子,驚醒後,發現房子空無一人,只有床底下沒檢查,你敢彎下腰去檢查嗎?或者,敢在晚間透過鏡子看看身邊環境嗎?不怕看到其他不該看的東西.....,當然,戶外發現很多遺棄東西,尤其是玩偶或是音樂盒之類的東西,千萬千萬別撿回家,很多電影都警告過你了,別不聽啊!後果不堪設想。還有還有,老房子就別住了,不管多便宜,都要打聽過,如果好幾天了午夜時鐘忽然間停止在同一時刻,沒啥原因留戀,趕緊搬吧!

電影整體節奏張弛有度,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心,巧妙的故事佈局和勾魂攝魄的心理驚悚與氣氛渲染才是溫式恐怖片的最大殺手鐧,有親情,有溫情,算是有水準及格的恐怖片。




2013/08/01

2013 / 七月份觀影記錄簡評


Only God Forgives(2013)-(台譯:落日拳霸)
觀後感:
格調,是電影最大的亮點。泰國豔紅光綠的晚間世界,緩慢推進的鏡頭,畫面構圖十足美感,導演電影獨特美學在本片發揮淋漓盡致,但是故事如此單薄可惜,以暴制暴的野蠻世界,沾滿鮮血的拳頭下正義,怪異的復仇計畫,還有牽強的佛洛依德心理學設定,閹割,戀母等橋段,給觀者過多沒必要的養分,差強人意。
★★★/5


Trance (2013) -(台譯:索命記憶)
觀後感:
一宗貍貓換太子的偷名畫犯罪案件,既然牽扯出錯鐘複雜的愛情與人性,電影手法頗有趣,多條平行線的劇情發展,卻意外的交錯而混亂,催眠卻是最好的手法。人的潛意識很有趣,藏有顯意識看不到的秘密,唯有催眠師如鑰匙般,開啟這扇門,但這些秘密是一般人可以招架住嗎?而電影有種迷幻的魅力,音樂性屌。
★★★★/5


The Croods(2013)-(台譯:古魯家族)
觀後感:
夢工廠再次給我們無比歡樂正能量視覺享受,電影超高水準的3D動畫製作,流暢的電影節奏,小幽默四落在電影角落。電影設定頗有趣,封建頑固的老爸,碰上一個聰明新穎的小夥子,對比的個性彰顯著世代間的差距,更有深度家庭的問題探討,電影總是排斥消極,就算是絕境也會突破重圍迎刃而解,很適合全家看。

★★★★/5


Despicable Me 2 (2013)-(台譯:神偷奶爸2)
觀後感:
嗯!很多人喜歡這動畫,但我個人覺還好,不否認這系列動畫中黃橙橙的東西很惹人愛,總是傻呼呼的幹些蠢事,但故事本身卻少了些驚喜,很多笑點都來自於那惹人愛的黃色小東西。家庭設定是故事的核心,家中叛逆期的少女,和一個渴望母愛的幼女,就在這尷尬時間又出現了想毀滅世界的壞蛋,就這樣展開冒險。

★★★/5


The Call (2013)-(台譯:絕命連線)
觀後感:
其實題材算不錯,也的確附有教育意義,前半段電話聯繫十分緊湊緊張,最精彩的是cathy在車後面的時候,做的一系列事情;敲掉車後燈;倒出油漆;帶著孩子的媽媽打電話,趕上去看司機結果被甩;紅綠燈的中年帥哥提醒綁匪備箱漏漆。安排許多求救手法,但後半段卻如雲霄飛車般往下墜,虎頭蛇尾的讓人洩氣。
★★★/5


天臺愛情(The Rooftop)(2013)
觀後感:
算有誠意,但卻是十足周杰倫自淫作品,所有元素都是周董的喜好,飆車,音樂,復古,愛情,英雄救美,懷舊,耍帥,故事說坦白,單薄而顯得幼稚,但電影還是有看點,歌舞安排及美術視覺特效,給人眼睛一亮,但成功在音樂,失敗也在音樂,出現過於頻繁,顯得有點煩。電影充滿浪漫主義,更多的是英雄主義。
★★★/5


V/H/S (2012)-(台譯:致命錄影帶)
觀後感:
偽紀錄片類型電影氾濫的如陰毛般多,但是佳作罕見。本片章回式的偽記錄短片湊成的,走的卻是B級片的形式,飛天吸血鬼,殭屍,超能力,謀殺,網路視頻等題材,搖晃粗糙是電影特色,真實臨場感也是該類型電影特色之一,當我們進入這虛構預設模擬影像,才發現我們其實都相信著恐怖事情會降臨才相信電影。
★★★/5


Oh Boy(2012)-(台譯:噢!柏林男孩)
觀後感:
坦白說,看電影並沒有想像中輕鬆,觀者會不斷的審問自己,自己過得好嗎?片中那個窩囔廢少年,其實並沒有錯,雖然沒有符合大眾的期許和安排,他沒啥錢,也找不到工作,生活更是一團亂,但他善良,更能說他不浮誇,他只是真實面對自己和生活,總比出賣自己而獲得卑微物質水準的人,來的更踏實與勇敢。
★★★/5


騷人(Young Dudes)(2012)
觀後感:
混亂意識流LOMO色彩式的電影,搖滾的精神與末日情懷的自臆,好聽動人搖滾曲章一曲接一曲的傳唱,難的一見的台灣電影,不同氣質與態度,給人既愛又恨的矛盾。我們曾經幻想2012末日的來臨,卻一頭空的謊言,人們更堅強積極生活,末日只是一個口號,真的卻讓我們珍惜這個當下才是最真實的,勇敢幻想美好。
★★★/5


Brave (2012)-(台譯:勇敢傳說)
觀後感:
Pixar製造出的動畫作品,總是可以撫慰人心,帶有正面意義,或許這部作品的出發點及整體設計,不如以往的溫馨詼諧,更多的是成人間的矛盾 和思維,包括家庭問題及信任問題,電影精緻度不在話下,毛髮是3D動畫中最難表現的元素之一,但你在本片可看出Pixar著墨毛髮技術,一絲絲飄逸感是前所未有,毛茸茸。
★★★★/5


바비 (2011)-(台譯:芭比)
觀後感:
雖然這是一幕巨大的悲情電影,但太刻意也太矯情,我無法真的融入這整個電影世界中,兒童天真的一面完全看不到,鏡頭下的她們,只是演技和矯情的表演,這非正常邏輯。美國在電影中,呈現一種邪惡與世俗,韓國卻成為弱勢體系,這中間的互動既然是一個買賣人口的爛理由,孩童的早熟不應該建立在變態關係。
★★★/5


神探(Mad Detective)(2007)
觀後感:
再次又被港片的故事文本震撼,杜琪峰拍警匪電影堪稱一流,就算再老套的劇情,在他手裡馬上變成一齣裝神弄鬼奇妙的特殊氣味警匪電影,電影透過特殊手法來詮釋"心裡有鬼"這件事,在錯中複雜的人性鬥爭,卻有可以掌控如此流暢與令人省思結局安排,算是高水準作品。港片就是要看原音粵語版,原汁原味體驗。
★★★/5


尋槍(The Missing Gun)(2002)
觀後感:
電影有意思,拍攝手法有趣,故事隱射有趣,連電影配樂也挺好玩。敘述一個員警一次喜宴酒醉後,弄丟了配槍,開始展開尋槍過程,每個人事物都開始起了變化,加上員警的舊戀人回來,使故事更增添了分歧點,姜文入木三分的演技,使電影更加生動可看性,導演陸川的視覺美學,衝突卻帶有絕佳的語言張力,好看。
★★★/5


Big Trouble in Little China (1986)-(台譯:妖魔大鬧唐人街)(重看)
觀後感:
導演John Carpenter對東方文化獨特偏好,天馬行空的怪設定,飛天遁地,武打,功夫,妖怪,神秘,甚至穿越時空,各種怪品味元素的集大成,尤其場景設定在骯髒汙穢唐人街地下的怪空間,似乎也成為理所當然的安排(實在諷刺)。電影的確算有趣,只是最終大魔王的死法,給人感到空虛點。下水道聯想起忍者龜。
★★★/5


Possession (1981)-(台譯:迷戀)
觀後感:
決裂的婚姻關係,壓抑邊緣,再些微即爆炸精神狀況,出軌的對象不斷干擾,妻子的崩潰與變化使電影推向最深淵的恐怖,我們猜不透故事的方向,電影呈現德國電影的孤獨感,空無一人地鐵和冷漠的建築,將電影氣氛塑造一種後現代空間感,表演者的演出,無疑是本片最佳亮點,長鏡頭的崩潰毀滅自我看的驚驚。
★★★★/5


屍妖(Corpse Mania)(1981)
觀後感:
桂治洪的作品以往給人低俗噁心感,但是本片卻意外給人精緻質感,幾幕夜景朦朧雨紛紛優美不像cult film,下雨過後的夜晚,月光照著步道上油亮油亮,煞似好看。故事雖然還是圍繞著詭異驚悚題材,但沒有過多的浮誇表演戲份,只有幾幕屍體上一堆蠕蟲蠕 動,有些不堪入目,其餘處理都過於美化,不像桂治洪!
★★★/5


The Beyond (1981)-(台譯:鬼驅人/鬼聲嘯嘯)
觀後感:
神秘儀式,午夜夢迴冤氣沖天的旅館,宿命般的輪迴,活死人的復活,種種的不合邏輯都出現在這電影中,讓電影前後半段調性截然不同,但電影特效卻玩得過火,蜘蛛群攻擊人,鑽進嘴巴咬爛舌頭,發狂的狗襲擊盲人,撕破喉嚨,血肉模糊。電影有義大利式恐怖電影的陰森及血漿,但故事卻差強人意,唯有特效讚。
★★★/5


The Hills Have Eyes(1978) -(台譯:隔山有眼)
觀後感:
荒野公路殺人狂電影,一向是美式恐怖電影的最愛,劇情總是描述閒人誤闖入無煙的地區,隨後碰上心理變態家族,追追殺殺。老版本隔山有眼,製作粗糙簡陋,卻給人一種荒蕪絕望感,廣大沙礫區與漫無目的的追殺,將觀者推向精神崩潰邊緣,如今這些怪胎看來不怎麼怪,但仍保有令人噁心的程度,翻拍忠於原作。
★★★/5


Fiend Without a Face (1958) -(台譯:沒有面孔的惡魔)
觀後感:
其實滿意外創意,透過念力所產生的怪物,後來想法體現往後科幻恐怖片。電影還是走著五十年代美國科幻電影路線,美女,瘋狂科學家,正義軍方,人民當時總是對軍方政府有很大得誤解,原子輻射甚至噴射機的影響,使平靜下鎮開始有變化,後來才發現是科學家搞的鬼,還給政府一個聲譽。最受不了哪裡都接吻。
★★★/5


Singin' in the Rain(1952)-(台譯:萬花嬉春) (重看)
觀後感:
午夜電視上播出,認真看了!經典歌舞片,畫面顏色繽紛,劇情簡單易懂,這類型電影就是好玩,服裝好玩,畫面好玩,甚至劇情有充滿樂趣,主題曲 singin in the rain更是朗朗上口,也成為家喻户曉傳唱歌曲。歌舞電影基本上沒有悲劇收場,總是給人歡樂開朗,由舞王Gene Kelly自導自演,被公認為最佳歌舞片。
★★★/5


Dragon Seed (1944)-(台譯:龍種)
觀後感:
這是客觀而深刻的抗日電影,只是這些演員不是中國人,而是美國人。電影令人訝異是米國人對中國文化及歷史的追究如此縝密,老婦人的行為體態和思維邏輯,老翁視大局為主的儒家精神,種種細節如此令人驚艷,場景與故事都顯得比中國一些徒手撕日本鬼子連戲劇來的說服力。片子主題曲既然是中華民國的國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