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6

妳這個小壞蛋 / The Bad Seed (1956)- (台譯:壞種)觀後感

劇情簡介:
描述8歲小女孩羅拉看似是個待人有禮、成績優異的乖小孩,但其實骨子裡卻是以殺人為樂的小惡魔,凡是不順著她心意的人,她就下手殺之而後快,反正她是乖寶寶,也沒人會懷疑。後來,羅拉的母親察覺異狀,卻不願接受事實,一味包庇女兒,沒想到,母親也成了羅拉的下一個殺戮物件(原著裡小女孩還特別喜歡殺人碎屍)。

觀後感:
先說個題外話,不曉得身邊有沒有朋友和筆者我一樣,偏愛老式恐怖電影和科幻電影,不管是當時電影或是海報設計,都有鮮明獨特的風格,那時後的電影,雖然沒有高科技和吸引眼球的特效,但就電影故事本身,導演清晰邏輯敘事手法,便足夠讓觀眾過目不忘,凸顯電影文本的價值,反觀當下很多電影,故事不說好,導演取巧利用一堆炫技的特效馬虎觀眾,更別說許多翻拍老電影的電影,除了特效及格外,一般很難超越過原作品。此外當時設計的手繪海報,也有股無法自拔的喜好,比起現在普遍透過CG過份裝飾設計的海報,多了更多的人情味和溫度。

這是一部來自於上個世紀50年代的電影,更舊吧!估計都比你爸媽都老,但今天看來,還是依舊精彩。我們要能分辨,恐怖與血腥是完全兩碼事情,現在恐怖電影狡猾的會將這兩塊融合在一起,使觀者養成習慣以血腥度來論恐怖片的優劣,這是不公平也不正確的,最常看到網路上有人抱怨《大法師》(The Exorcist)(1973),一點都不恐怖,一點都不血腥之類的抱怨文,筆者保守猜測,這些發言人,年紀應該都偏年輕或是少接觸傳統的恐怖電影(當然比筆者年輕多了),現在太多資源吸收,接受太多血腥暴力電影,遠超過《大法師》這部電影的內容,如今看來《大法師》簡直是清粥小菜,導致對它有所貶低,但千萬別忘了,這是一部來自70年代得電影,可能他還沒誕生,或還是個努力奮鬥往上游的小蝌蚪,以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整個社會風氣,這樣的電影,確實給當時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震撼和心理陰影,這是我們80後誕生的人不能體會,所以,一部成功的恐怖電影,未必需要血腥畫面來撐場面,反而會著重在引人入勝的故事與手法,便足夠讓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

《The Bad Seed》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影片以表現心理恐懼作為重點,如果以1至10分來評價影片的恐怖程度的話,影片應該在7分左右,但是偏偏本片幾乎沒看到任何暴力或是殘酷的畫面,為啥會給如此高評價,可見電影透過其他手法讓觀者感到不舒服感,尤其那位叫羅拉的8歲小女孩,外表天真無邪,金黃色頭髮和乾淨整潔的衣裳,彬彬有禮,乍看下完全是個小天使版的模樣,可是這完美的外表,恰好成為惡魔的偽裝,她可以為了一塊獎牌就把同學淹死在水裡,一位慈祥老太太答應過她在自己死後把項鍊留給她,她便可以為了拿項鍊而設計佈局,將老太太活生生摔死。她家裡的園丁的罪了她,她就可以把園丁關在地下室燒死,自己則悠然自得地回到房間彈鋼琴,園丁在地下室發出的慘叫她毫無憐憫,她繼續彈她的琴而且越彈越開心。母親質問同學的死的時候,她很淡定地回答:“死的又不是我。”在事情敗露後,她百般狡辯,甚至故作可憐。不過《壞種》的原著小說裡8歲 的羅拉已經學會殺人碎屍,每次殺人碎屍的時候都會穿上雨衣,免得漂亮的裙子沾上血跡,更可怕的就是後來還真有不少殺人碎屍的殺人犯碎屍時都會穿上雨衣,這可是真人真事。1956年的《壞種》是兒童犯罪片的鼻祖。

整個故事並不複雜,但卻可以讓人產生一種抓心撓肺的感覺,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意思,頗值得大家深思,一個對於殺人毫無感覺的兒童,確實可怕,透過天真無邪的外表偽裝,內心其實是黑暗殘酷冷血的壞胚子,大人們總是對孩童有無上限的寬容,卻忘了惡本性之淵源,千萬別忘了,八歲小孩足夠已經證明個人魅力與能力了,當年莫劄特四歲就會譜曲,三歲就會彈奏鋼琴,神童這稱號,並不是沒有理由來的。此外,6歲大的希特勒已經奠定他這輩子冷血的個性,他故意導致了弟弟的死亡,他親吻弟弟愛德蒙德並以此將致命的風疹傳染給他。

這些小孩子才具有的惡,就像荒野中生存的雜草。它們與生俱來,容易讓人卸下防備,卻又暗藏殺機。在陽光下,它們生機昂然,好象是生命力的代表,而更真實的,卻是所有恐怖的最初來源。因此,以這種惡為中心的影片,除了恐怖外,更帶來了12月一樣的陣陣寒冷,慢慢刺入骨髓。

原來的結尾是:母親發現真相後將女兒灌入大量安眠藥,然後自己飲彈。陰錯陽差,母親死去,女兒被救活了。個人感覺這個結尾遠比現在“多行不義必自閉”的結尾精彩很多,充分表達了暗黑、死亡、猙獰的氣息,估計50年代的好萊塢影片審核制度還很嚴格,這樣的暗黑結尾也不能夠被當時心存善念的廣大觀眾所接受,所以導演特意修改了一個善惡自有報的中國式結局。電影巧妙透過"天譴"天打雷劈的方式做為結局,這樣的收場確實很不好萊塢!好萊塢一向都會透過非常理性方式及人權主義去處理殺人犯或是兇手的命運,西方世界對於人在做天在看這種說法,並不吃重,法律為最後保障,將兇手送到警方手裡,接受法律的審判,或是更嚴厲的送上電椅,相信已經更爽快了,但要達到天打雷劈,相信罪行達到人神共憤,天地不容,才會出現這樣安排。

本片衍生了許許多多兒童犯罪的恐怖電影,包括我們熟悉的《孤兒怨》(Orphan)(2009)就是這老電影改編翻拍得,更別說《天魔》(Omen)和《靈異入侵》(Child's Play)這類型死小孩的恐怖電影,都可以看出某種相關性的連結和話題。“生之痛,死之哀”這些電影留給我們太多思考。關於生死,關於教育,關於家庭……這些亙古不變的話題,和那些觸目驚心的悲劇交織在一起,讓我們且行且珍惜。從電影,從人生得到啟發和感悟,避免悲劇的發生。
 
  

2 則留言:

Trance_RT 提到...

太同意了 現在的電影 除了某些劇情片 多數娛樂片幾乎都沒劇情可言

Sophie Catherine 提到...

你好,我也剛讀了這書,有空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http://writtenbysophie.blogspot.hk/2016/07/the-bad-seed.html